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C 【解析】试题分析:“现代通信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反映了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巨大作用,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查看答案

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家

D. 孔子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 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查看答案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因此,情不自禁地书写一篇宣传革命的文章贴在省立一中学的围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在文章里我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裁,由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这说明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的政体是

A.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新民主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共和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