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在长沙,我...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因此,情不自禁地书写一篇宣传革命的文章贴在省立一中学的围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在文章里我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裁,由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这说明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的政体是

A.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新民主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共和制

 

A 【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总裁”“康有为任国务院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赞成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故B错误;新民主主义制度突出无产阶级领导,材料也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也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 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 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

1861年,清政府 设立总理街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 交机构的雏形。

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 的第一步。郭嵩焘在屈辱中就任驻英国大使,揭开了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序幕。

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 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 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 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共经过抗战八年,从最初的两、三万人发展到甚至具备夺取政权的能力。而国民党恰恰相反,经过八年抗战,蒋介石的威望、国民政府的威望、整个国民政府的统治消失殆尽。这说明抗战胜利后

A. 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C. 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1940年,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材料反映得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1938年安庆、九江、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国民政府)军委会就曾指示:“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阜山一带为根据地,伺机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联络线。”这则指示说明

A. 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    B. 国民党也积极进行游击战

C. 国共双方争夺湘鄂赣边区    D. 国民党保存实力消极抗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