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大转折,胜利已初现曙光。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食欲所攫取之土地”即可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角度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侵略者、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收复领土、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查看答案

截止到1926年,苏联全国共有65个外资企业,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

B. 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 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

D. 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从1973年的“水门事件”起,美国的独立检察官成为排除政治干扰来反对腐败的有效手段,以避免行政部门的自我调查。这一制度此后多次沿用,但也被称作“第四权”而遭致广泛指责,最终在1999年被国会停用。该制度的变化说明美国

A. 分权制衡原则处于动态发展中    B. 司法独立的传统遭受严峻挑战

C. 行政权的扩张势头很难被遏制    D. 政治实践凸显反腐任务的艰巨

 

查看答案

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

A.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B.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C.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查看答案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