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1)特点:综合性大学大幅度减少;工程技术类专科学校大量增加;人文学科减少乃至取消;私立改为公立;照搬苏联模式。 (2)影响:加强了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严重削弱了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影响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了大陆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解析】(1)特点:由调整前“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到调整后“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得出:综合性大学大幅度减少;工程技术类专科学校大量增加;由“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得出:人文学科减少乃至取消;私立改为公立;联系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可知,照搬苏联模式。 (2)影响:根据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别从国家对高等院校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严重削弱了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截止到1926年,苏联全国共有65个外资企业,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

B. 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 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

D. 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从1973年的“水门事件”起,美国的独立检察官成为排除政治干扰来反对腐败的有效手段,以避免行政部门的自我调查。这一制度此后多次沿用,但也被称作“第四权”而遭致广泛指责,最终在1999年被国会停用。该制度的变化说明美国

A. 分权制衡原则处于动态发展中    B. 司法独立的传统遭受严峻挑战

C. 行政权的扩张势头很难被遏制    D. 政治实践凸显反腐任务的艰巨

 

查看答案

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

A.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B.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C.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查看答案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

 

查看答案

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这些措施客观上

A.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 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C.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 意在“围剿”中央红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