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

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

A. 民族歧视,控制思想

B. 等级森严,制度矛盾

C. 重视礼教,维护统治

D. 重视理学,以备顾问

 

C 【解析】从材料中“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可以看出元朝对儒家思想是十分推崇的,也就是说元朝对礼教十分重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的问题;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制度矛盾;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以备顾问”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 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B. 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

B.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

C.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

D.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

 

查看答案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 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C.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 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查看答案

1949年伴随新中国成立,中国逐步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展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担负了大国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典型事件;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外交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