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双方经过努力,再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风...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双方经过努力,再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风和日丽的局面,使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A. 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 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A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中美关系的波动实质上就是双方在利益上的关系问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C选项错误,双方之间还是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D选项说法错误,这之间的差别长期存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

(3)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类 别

美        国

苏       联

经济

 

 

政治军事

 

 

 

材料三、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

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怎样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填写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