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

(3)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3)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类 别

美        国

苏       联

经济

 

 

政治军事

 

 

 

材料三、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

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怎样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填写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

A. 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

C. 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D. 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

A. 五极世界格局    B. 巨人主宰的迹象

C. 多极化趋势    D. 经济多样化特征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边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查看答案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