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材料三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表现:焚书坑儒。 (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建议: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名称: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注:这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提供高考官方统一答案,意即: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1)第一小问要求,材料一“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可得出刘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多读书;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得出秦焚书主张自己读书无益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思项,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说明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意在加强在思想领域的控制。 (2)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二“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可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部队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可知对家里妻儿倍加思念,同事期望夫妻双方努力慰藉彼此;第二小问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战场;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第一小问建议,材料三“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可知坚持自己的个人抉择;“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可知力求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他人;“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可知内心必须要充分自信;第二小问行动,材料三“1944年6月6日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是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第三小问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第四问,这是一道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回答,这个原则是要依据家书写时的背景来确定,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要结合世界反法西斯这个大的背景,不要仅仅依据中国抗战的一个背景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查看答案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查看答案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查看答案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