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中共军队开始在主抵抗线上采用一种阵地防御。为了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中共军队开始在主抵抗线上采用一种阵地防御。为了抵挡联合国军密集的空中和炮火轰击,中共军队以窄正面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并开始建立精心设计的野战筑城体系。第一防御阵地通常设置在正斜面上,人员掩蔽部则构筑在反斜面上。……中国人只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发动进攻,除非取得重大胜利的机会明显超过昼间行动中要付出的伤亡代价。

——GaryJ.Bjorge《美国指挥与参谋学院战斗研究所报告》

材料二在信息技术巨大进步的推动下,美军摒弃以往那种流血的猛烈打击,采取了新的战争方式。它寻求双方伤亡极小的快速胜利,其特点是速度、机动、灵活性和突然性;主要依靠精确火力、特种部队和心理战;努力将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融合成为无缝的整体。这种方式突出显示在伊拉克战争中,其对美国未来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

——马克斯·布特

材料三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国曾一心想给对伊动武披上合法性外衣,从2002年9月到2003年3月间展开了广泛的外交攻势,希望获得联合国的授权,为此不惜将开战时间一拖再拖。但美英的这一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并再次走上了单边主义的道路。……3月26日,安理会举行了自开战以来首次关于伊拉克问题的会议,安南敦促国际社会尊重伊拉克人民决定未来政府和处理该国自然资源的权利。

——蒲俜《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朝鲜战争: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远距离精确打击;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作用: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 (3)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4)但在伊拉克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发对霸权的作用 原因:联合国在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开始成为反霸维和的舞台 【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阵地防御”、“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据材料二“信息技术”、“依靠精确火力、特种部队和心理战……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融合成为无缝的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作战方式、技术特点、军种协同等方面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特点。 (2)本题据材料一“抵挡联合国军”、据材料二“安理会……敦促国际社会尊重伊拉克人民决定未来政府和处理该国自然资源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中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反对霸权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联合国的发展演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政府开始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谓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全国统一基本实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时,内地人民逐渐南迁,西南地区和内地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融合日益加强。但各土司辖地如同一个个封闭王国,土司对土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有的甚至拥兵反叛。因此,有识之士改流的呼声日益强烈。雍正帝委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改流工作。鄂尔泰采取“剿抚并用”、以剿为主的方针,在大规模用兵告一段落后,进行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被革土司,慎重选任新设流官;解放奴仆,推行保甲制度;禁革各种旧制陋规;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等。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能够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意义。

 

查看答案

以下两幅世纪之交的经济统计图表(单位:%)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综合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济贫法》。工业革命后,随着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人口逐渐从小型的乡村社区或者农场迁入到大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污染严重、疾病肆虐。与此同时,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是对群体的忠诚和家庭子女及亲人的关注,传统的以亲情为纽带的互助的社区功能也被弱化了。……社会财富激增,贫困问题却日益凸显,工人的工资基本是停滞的,童工和妇女的生存状况也日益恶化,这一时期工人罢工、捣毁工厂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一时期,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吁没有压迫、和谐自由的田园式理想社会,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思潮。雨果的人道主义著作《悲惨世界》迅速传到英国,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所呼吁的爱与善,表达了一切社会的道德理想,引起政府和进步人士对社会贫困和社会救助问题的极大关注。

工业革命时期,宗教领域的社会福音运动、民间团体的慈善组织活动、开明工厂主和进步人士的救助等行为,不仅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促使英国政府逐步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治政策,转而重视贫困问题。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改进济贫管理,建立中央济贫管理机构,改变过去以院外救济为主的政策,而变为以院内救济为主,对救济资格严格审查,实施普遍救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

——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材料二:抗战时期,为实现抗战建国的目标,国民党政府把社会保障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在深入学习和借鉴西方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筹划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各项工作,如:设立了以社会部位核心机构的现代社会行政体系,并出台种类齐全的法规,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社会福利事业涉及劳工福利、社会服务及职业介绍,内容丰富,注重使人民获得一定的谋生技能。但国民政府出台的法规和政策大多没有得以实施,同时,因社会保障对象有限,主要局限于城市游民、贫民、孤儿、工人和军人群体,相当部分的弱者被挡在受保障范围之外;社会保障立法与实践脱节,许多内容流于形式;监管体系的缺失使社会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营私舞弊、贪污腐败现象极为严重。此外,战争的大量消耗而造成经济的严重匮乏,国家财政无法满足需求量巨大的社会保障投入,1942年各省所属县市及特别市的地方支出分类预算中,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为4904237元,仅占总额的0.2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救助实施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 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 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 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查看答案

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社论对某一会战进行高度评价:“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战役

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是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

C.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 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