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一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含有无产阶级思想

B.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

C. 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 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A 【解析】据材料“《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无产阶级思想,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稍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 培养学童全面发展

B. 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 是洋务思潮的体现

D. 兼采西方制度与传统文化的精华

 

查看答案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 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B. 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C. 使立宪派成员退出政治舞台

D. 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查看答案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所著

C. 巩固了传统的夷夏文化价值观

D. 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风气形成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具有复杂的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风俗画和小说

B. 京剧和诗歌

C. 宋词和文人画

D. 南戏和元曲

 

查看答案

同一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为有不同的字形,以下呈现的是周朝、战国时期文字字形的发展变化,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各诸侯国独立于周王室的体现

B. 文字由繁到简

C. 各国变法的推行

D. 文字的使用次数增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