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 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

B. 政府大力推广儒学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A 【解析】据材料“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可知,唐朝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朝,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政府大力推广儒学明,而是科举考试的教材问题,故B错误;C项没有突出统编教材以儒家经典为依据,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道、佛融合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刘邦入秦都城咸阳后,萧何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战略要地),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萧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推论,文中“律令图书”主要是

A. 秦朝法律书即《秦律》

B. 户籍赋税等文书档案

C. 遗存的诸子百家著作

D. 中央与地方的官吏考核档案

 

查看答案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秦朝治理国家方式是外儒内法

B. 秦朝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C. 此指的是儒家思想

D. 秦朝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查看答案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

材料四2000年9月7日下午5时,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帝王厅,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在中国的倡议、安排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并留下第一张合影照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2)材料二中的决议是在哪一年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3)材料三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在中国的倡议、安排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6)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地位的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武

材料四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五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出统治者实行某种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的配套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该管理方式带来的主要危害。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简要说明在灾难面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