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

材料四2000年9月7日下午5时,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帝王厅,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在中国的倡议、安排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并留下第一张合影照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2)材料二中的决议是在哪一年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3)材料三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在中国的倡议、安排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6)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地位的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1)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即弱国无外交);列强恃强凌弱,无视中国的主权. (2)时间:1971年 (3)名称:《中美联合公报》.变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5)原因:实行独立白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 (6)认识:主权、民族独立是外交独立的前提;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来回答。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这一决议是在1971年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3)根据材料中的“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可知,这一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公报发表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影响来回答。 (4)根据材料中的“在中国的倡议、安排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会晤”,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5)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信息,从独立白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家的努力与智慧等方面来回答。 (6)从上述史实反映的中国不同时期外交地位的变化得到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从主权、民族独立和综合国力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武

材料四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五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出统治者实行某种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作用?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统治者还推行了什么重要的配套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该管理方式带来的主要危害。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简要说明在灾难面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截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下边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A. 缔结军事同盟    B. 坚持独立自主

C. 结伴而不结盟    D. 加强友好磋商

 

查看答案

(题文)(2017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查看答案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 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C.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