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政府皆平等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政府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孙中山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步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和四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的修改的认识。

 

(1)内容:民权主义。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斗争失败;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3)共同: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的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究实事求是﹙言之有物,酌情给分﹚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认识:党章的修改梵音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 【解析】(1)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政府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权力问题,所以涉及到的是民权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从“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以看出,孙中山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斗争失败让他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此外,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也促进了这一思想的出现。 (3)共同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其根基都是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种实事求是思想的体现,并非一个人而是集体思想的产物。变化:从材料内容看,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认识:主要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来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期我校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请你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以下是展览文字的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上述主张归类,并概述各种主张的社会实践及特点。

(2)指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破坏礼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爱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爱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就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3)这两场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苹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航海;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

A.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

B. 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

C.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判断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