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苹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航海;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2)材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生产或﹙釆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社会进步的作用 (3)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解析】(1)从“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可以看出司南在导航方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从“郑﹙国人﹚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以看出司南在生产﹙釆玉﹚中具有一定作用。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指南针在迷信活动﹙或看风水﹚中有一定作用。 (2)从材料中鲁迅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国人将自己的发明用于非生产和实践上,而传到了国外则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社会进步的作用。 (3)同是指南针,只不过一个在中国人手里使用,一个在西方人手里使用,一个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一个则没有如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

A. 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

B. 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

C.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判断标准

 

查看答案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被誉为开辟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宣言书的重要讲话,其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查看答案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有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 反对民族压迫

B. 反对君主专制

C. 反对满洲贵族

D. 反对帝国主义

 

查看答案

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了挽救国家,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 地主阶级

B. 西方列强

C. 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D. 国民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