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材料三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3)请以反对材料三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材料四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1)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 成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 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儒家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思想; 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 (3)经济: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暂春天。 政治: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 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利,而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 【解析】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由此可以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原因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出其原因还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2)由材料中“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沧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可以归纳出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3)结合中国近代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近代化回答,如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经济上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民主革命、实业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 (4)由材料“…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可见,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利,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结合所学,原因要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来归纳,突出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指

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君主立宪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 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C. 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D. 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

A. 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

B. 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C. 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D. 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

 

查看答案

(题文)《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16年李大钊赠友人的一副对联,它典型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力图

A. 承担起维护道义与唤醒民众的使命

B. 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

C. 启蒙工农阶层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D. 承担起社会改造与文化重建的使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