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后,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及中国...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后,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更为激烈,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加剧。英国为了牵制俄国的扩张,巩固其在巴尔干、中亚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全面承认日本在韩国以及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1902年双方签订《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1904年2月8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率舰偷袭旅顺俄国军港,同时陆军迁往韩国仁川,此后双方正式宣战。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终于在1905年1月占领旅顺。3月,双方在奉天(今沈阳) 展开规模最大的会战,日军很快占领奉天。在海上,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几乎全歼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1905年9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合约》,合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越地位,俄国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并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王新生《日本简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争夺;英日结成军事同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答四点即可) (2)影响: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造成沉重的灾难;俄国失去了在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权,国内矛盾激化,进行1905年改革;日本攫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诸多权益,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促进了清朝立宪民权运动的开展。(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日俄战争的爆发背景和影响。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既要考虑到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还要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来回答,日俄战争的影响应当回答对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的影响。 (1)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甲午战后,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更为激烈,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加剧”“英国为了牵制俄国的扩张,巩固其在巴尔干、中亚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全面承认日本在韩国以及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1902年双方签订《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等信息概括归纳,再联系所学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和甲午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等因素来回答。 (2)日俄战争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05年9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合约》,合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越地位,俄国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并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再联系所学日俄战争对中国、俄国、日本的影响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6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波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利八世(1491-1547)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改革伊始,亨利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年2月,亨利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颁布法案,禁止主救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十一税上交教廷,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路德等外来的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这种改革。

——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 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 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8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已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編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充任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清朝初年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卫报》网站2016 121日刊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文章《这是我们星球最危险的时刻》。文章指出:“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总统,都代表了那些自认为被领导人抛弃的民众的怒吼。这些被遗忘的民众拒绝了所有专家和精英的建议和指导。霍金的文章反映出

A. 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进展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被改变

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民粹主义正在挑战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50年至1970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至6%;1971年至1975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7%;1976年至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半是2.7%。针对苏联这种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从1950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B. 苏联当时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 材料体现的这段时期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D. 这段时期苏联总共经历过三位领导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