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 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 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8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已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示例一: 观点:在“1.0 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 史实论证:①15 世纪末16 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16~18世纪,英、法、荷三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殖民公司,争夺海上霸权,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示例二: 观点: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 史实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拓展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列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示例三: 观点: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 史实论证: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分歧淡化;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利用互联网出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根据材料中的“‘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可以确定论题“在‘1.0 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然后联系史实来说明,如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以此类推,根据材料中的“‘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等信息确定不同论题,再联系史实分别以教材有关内容来论证。论证过程要联系史实,逻辑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編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充任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清朝初年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卫报》网站2016 121日刊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文章《这是我们星球最危险的时刻》。文章指出:“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总统,都代表了那些自认为被领导人抛弃的民众的怒吼。这些被遗忘的民众拒绝了所有专家和精英的建议和指导。霍金的文章反映出

A. 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进展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被改变

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民粹主义正在挑战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50年至1970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至6%;1971年至1975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7%;1976年至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半是2.7%。针对苏联这种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从1950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B. 苏联当时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 材料体现的这段时期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D. 这段时期苏联总共经历过三位领导人

 

查看答案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作了这样的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并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关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改革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    B. 选举存在财产差别

C.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查看答案

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狄米斯托克利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以下史实跟材料观点比较贴切的是

A. 15~17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海洋国家崛起的世纪,中国恰在此时形成了封闭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海洋政策

B. 1588年,荷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上强国

C.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同时,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 18世纪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是其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