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任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台谏的设置分割了皇权    B. 台谏分职不利于加强皇权

C. 台谏分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D. 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 【解析】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足以证明台谏制度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台谏的设置分割不了皇权,台谏分职也是加强皇权的需要,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台谏分离各司其职,是利于行政效率提高的,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表明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 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查看答案

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A. 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 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 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查看答案

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