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 女权意识的觉醒

B. 理学社会影响的深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变化猛增,“贞节“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建理学思想。A选项女权意识的觉醒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C选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D选项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与“贞节”没有必然的联系;“贞节”妇女增多是理学影响深入人心的表现。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查看答案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查看答案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