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沙皇政府的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沙皇政府的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地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 《四月提纲》发表后

B. 二月革命中

C. 七月事件中

D. 十月革命中

 

B 【解析】材料中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是指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故答案为B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沙皇专制制度已被推翻,排除A项;七月事件没有涉及到推翻某种制度,排除C项;十月革命中推翻的是成立不久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 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 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 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 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D. 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结果是(  )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查看答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 俄国十月革命

B. 美国罗斯福新政

C. 联合国的成立

D.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孙弘(前202-前121年),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州南)人。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于是,他西去长安,到主管征碎的太常街署参加对策。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这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此外,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以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水,也就是杂王霸之道。所以这篇对策,完全符合武帝的旨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对策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