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指出,专卖制度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实行垄断经营...

有学者指出,专卖制度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实行垄断经营,其目的主要是与商人争利。据此分析专卖制度

A. 是重农抑商的体现

B.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就是官府垄断商业

D. 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B 【解析】根据材料专卖制度“目的主要是与商人争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卖制度就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故AD项错误;材料“对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实行垄断经营”说明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2)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所反映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

 

查看答案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箎曾说,该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该组织”指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欧共体

C. 不结盟运动

D. 联合国

 

查看答案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