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法国)在与欧洲其它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

材料一(法国)在与欧洲其它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1)基础: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主张广为流传。 传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作用: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维护传统: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由容克和君主掌握实权、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3)记录:建立总统共和国;颁布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解析】由“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结合所学的法国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以分析出理想化的思想基础是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宣传民主思想;结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可以从法国的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角度回答其历史持传统。 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普鲁士在德国统一中的地位和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角度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分析其通过保留专制主义传统和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来维护传统统治体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通过宪法确立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及总统共和制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

“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鸿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材料二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材料三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岁出

数额(千两)

岁入

数额(千两)

中央和各省的行政费

30000

田税

26500

陆军

30000

各省杂税

1600

海军

5000

各省杂项收入

1000

宫廷花费

1100

盐税盐厘

13500

海关经费

3600

厘金

16000

出使经费

1000

常关税

2700

河道经费

940

海关税(一般货物)

17000

铁路

800

……

 

债款开支

24000

 

 

……

 

 

 

总计

101120

总计

88200

 

注:“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

(1)指出清朝前期没有国旗的原因,概括推动清朝后期制定国旗的因素。

(2)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完整和分析清晰。

 

查看答案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