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第...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历经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据此归纳“传统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冷战”起源的最主要原因。

(2)有学者指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方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任举两例说明这种“对抗的结局”“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3)美国的智者曾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据此并结合所学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分析其有利条件。

(4)基辛格曾说:“世界之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基辛格所说的“世界新秩序”的含义是什么?推动世界从“旧秩序”走向“新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世界秩序变动的新挑战?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 (2)举例:朝鲜半岛分裂与朝鲜战争;越南分裂与越战;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重工业(“一边倒”外交);日本经济复兴。 (3)目标:建立单极世界(称霸世界)。 条件;两极格局解体(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受到削弱);美国新经济促进国力增强,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4)含义:多极化趋势。根源:国家实力(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 (5)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倡导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等关键文字信息来概括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两国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所给的观点,冷战对亚洲地区既有热战也有冷战,热战可以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角度回答,冷战从朝鲜半岛分裂、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以及日本经济的复兴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来概括条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辛格的话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世界从“旧秩序”走向“新秩序”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 (5)认识国际形势属于开放题型,可以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新秩序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历史上的优秀的成果,为今天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摘自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蕴含的基本理念。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从中外各举一例说明其实践运用。

(3)概括材料三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近70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并概括这一构想的依据。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1961年,联邦德国修建的柏林墙标志着德国分裂,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

 

查看答案

罗马法自诞生以后,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