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

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二(1984年6月22日邓小平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近70年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大陆商务部台港澳司“历年两岸贸易统计”

材料四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致辞》(2015年11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并概括这一构想的依据。

(3)据材料三,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据材料四,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建交;对外开放等。 (2)“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3)不断增长。坚持“九二共识”。 (4)有利于创造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统一问题。从台海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海峡两岸经贸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根据材料“1979年1月1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美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来分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构想的“新办法”是一国两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是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3)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经贸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的安定、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民族统一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1年,联邦德国修建的柏林墙标志着德国分裂,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

 

查看答案

罗马法自诞生以后,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查看答案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