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制度的影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藩镇林立)。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解析】(1)“变化”通过读图可知由三公九卿制变为三省六部制,“影响”从加强皇权的角度分析即可。可以答为: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社会状况”通过“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可以得出,“措施”可从北宋采取的措施回答,如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通过“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得出“认识”,“措施”根据“我朝罢丞相”回答。 第(4)问通过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回答即可,如: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 崇尚精神追求

B. 坚守法治原则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查看答案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代议制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主张恢复君主制

 

查看答案

在雅典城邦,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在雅典,只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者,儿子才能成为雅典公民。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具有身份限制  B.具有暴政色彩  C.属于直接民主  D.人民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