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

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隶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1)观点:建立民族国家以救亡。 背景:民族危机严重(半殖民地统治秩序确立),寻求救亡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进化论的影响;立宪和革命运动的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2)变化:从强调排满革命、建立汉族国家到主张建设统一的民族国家。 贡献: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 (3)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增强。 影响: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 (4)不同:欧洲各国是在其君主的领导下不断强化王权,建立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促进了其社会发展;近代中国则是在资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努力寻求建立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 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民族独立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前提;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 【解析】试题分析:(1)是概括材料“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可概括观点并再现其历史背景,要注意结合教科书上的知识答题;(2)有两小问,一个是变化,一个是贡献,注意不要有遗漏,并全面分析总结,从材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进行比较分析变化;贡献主要说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3)从历史因素和影响两方面答题,内容较多,注意全面性。从历史因素来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增强。(4)将四则材料综合设计问题,区分中外的不同,欧洲各国是在其君主的领导下不断强化王权,建立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促进了其社会发展;近代中国则是在资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努力寻求建立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谈个人的认识,属于能力提高题,要注意运用平常积累的如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前提等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备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后“与时俱进”的举措及影响。

材料二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材料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3)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于哪一重大理论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广西桂林市考察抗灾救灾工作。这是胡锦涛同志在执行救灾任务的广州军区,与某集团军陆航团的官兵一起装运救灾物资。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A.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阶段

C.加快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D.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查看答案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B. 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 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查看答案

1988年在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签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认为孔子的“智慧”是?

A. “克己复礼”

B. “民贵君轻”

C.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D. “以德服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