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

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他没有坚持把满族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A. 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发展    B. 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精神

C. 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 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五族共和”实质上是一种统一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的设想,它是继承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理念,并对此进行近代化的改造,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间不对,新三民主义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提出的;C选项错误,这种思想是积极的,不是妥协性的体现;D选项不是材料表达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 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 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查看答案

有人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被称为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并以之为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 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概括了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一些表现。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材料二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1840-1919年)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