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由于……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

由于……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下列说法中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 抨击了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

B. 儒家学说不适应近代工业文明的需要

C. 对正统思想持否定态度

D. 指出了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存在的负面影响

 

D 【解析】根据材料的观点,“只承认一家学说”并使其成为正统,导致了“若干世纪后”,中国在面临西方文化时“陷入困境”,即古代中国自汉代以来实行“独尊儒术”,并将儒学长期作为统治的正统思想,使得中国的思想文化逐渐僵化,在面对西方冲击时无所适从,从而对历史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A项混淆了评价对象;B项无从体现,材料并未描述工业化与儒学的关系;对正统思想作者并未全盘否定,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中后期,某思想家提出所谓的“道统”思想,宣称只有儒家的仁义才是最高的道,认为儒学一度失传,只有自己才重新掌握了孔孟之道的衣钵。据此,下列对该思想家及其思想评述准确的是

A. 实质是门户之见,思想狭隘

B. 据此强调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C. 目的是排斥佛道.抬升儒学地位

D. 主张尊道、礼佛,发展新儒学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家“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的主要原因是

A. “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教科书

B. 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儒学全面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有益内容

D. 孔子的主张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求

 

查看答案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尽管二者致思路径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积极意义在于

A. 通过发奋立志、道徳自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B. 建立伦理本体,自觉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C.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提高整个民族的思辨水平

D. 教导官民存理去欲,消除等级,建立和谐社会

 

查看答案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