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注重血缘关系,用亲情关系来影响法律,说明法律的执行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C、D两项说法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 无为而治

B. 礼法并用

C. 礼乐仁政

D. 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这种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各国在经济中主要奉行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2)依据图说明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进行了长达四百年的罪恶的黑奴贸易。阅读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黑奴贸易又称“三角贸易”,依据地图描述“三角贸易”的过程。

(2)简要分析黑奴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3)简要分析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的严重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一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广州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何新的变化。

材料二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英才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于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要求改变社会生活的心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政府的政策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管子·治国》

材料二[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1)依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依据上述图文资料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现象出现的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