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荫。诚可举政洽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C 【解析】材料说明欧美国家虽然强大,但是没有注意民生问题,导致民困,为此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故C正确;A中完全学习绝对;B属于民权主义内容;D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些主张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查看答案

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 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 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 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 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查看答案

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材料有可能出自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民报》

D. 《新青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