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的含义并指出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主要政策因素简要说明说该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2)政策:新经济政策。 突破:从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到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根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 (2)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第二小问突破,可以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分析。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排斥市场的做法相比,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来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发展经济,进而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查看答案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这一做法

A.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工业化建设逐步展

 

查看答案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新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苏俄(联)1920~1924年农村平均税率(%)变化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苏俄(联)

A.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经济政策出现调整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

D.农业生产迅速复苏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