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一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工业化建设逐步展

 

D 【解析】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即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此现象发生的背景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不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故选D项。1928年苏联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项;1936年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故排除B项;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方针的特点是

A.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取消新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苏俄(联)1920~1924年农村平均税率(%)变化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苏俄(联)

A.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经济政策出现调整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

D.农业生产迅速复苏发展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在苏俄出现了美国人哈默办的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18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38年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查看答案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调蔡农产品结构

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