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举”一词早...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四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 ……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3)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材料五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4)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据材料五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乡举里选”、察举制、科举制。 (2)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3)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 (4)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制度:监察制度。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 【解析】(1)由材料一‘上计’制度”“监察区”“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等关键信息可知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即是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检查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古代我国监察制度:秦朝,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宋朝,通判。 (2)由材料二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大量相关法规”等关键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即是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这有利于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但是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3)依据材料四“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由此可以总结出唐朝发腐败的措施有: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 (4)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是指皇亲国戚、权臣贪官,而根本的阻力则是指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制度当然是指监察制度,不过,中国的古代的监察制度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是建立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附属物,也就注定了中国的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反腐效果不会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指出图2、图4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3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请回答:

(2)材料二中的“上”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下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A.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 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 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 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查看答案

在沈阳二中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  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  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  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 秦朝、汉朝

B. 汉朝、宋朝

C. 秦朝、唐朝

D. 元朝、唐朝

 

查看答案

清代军机处的职责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郡”、“国”并存局面出现在

A. 秦朝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唐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