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于是市民阶层开始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材料二近代中国,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得有功名的士绅阶层。但到1905年以后,由于科举废除,旧士绅的地位渐为士绅取代。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极少,但其地位不断上升,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领导阶层除士绅、新知识分子外。还有富商。当时中国有四种商人,一种是普通商人,一种是盐商,一种是行商,一种是买办商人。近代以来受西方工商文化的影响,提倡商战,鼓励商人与外商从事竞争。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提高了。

——摘编自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民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1)特点:人数多且成份复杂;区域分布广,远超前代;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繁荣;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影响等。 (2)新变化:社会领导阶层由旧的绅士逐渐发展为新旧士绅、新知识分子和富商并重。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冲击了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引导了社会潮流等。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准确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人数区域分布、社会影响等角度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政府政策调整以及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成因。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恩利,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社会领导层变化的角度说明新变化;第二小问的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经济结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查看答案

为犯罪的条款。同时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1938年7月,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这说明国民党

A. 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

B. 放弃一党独裁方针

C. 与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

D. 阶级立场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

A.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查看答案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当选征文反映的主要观点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 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

B. 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 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

D. 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