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淸时期,徽州人“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商人“递废递兴,犹潮汐”,故徽...

明淸时期,徽州人“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商人“递废递兴,犹潮汐”,故徽州人普遍主张“以商致富,以宦贵之”,“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人群体缺乏社会安全感

B. 商人为钱财从事儒学活动

C. 财产决定了社会群体地位

D. 义利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A 【解析】根据题干“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 “递废递兴,犹潮汐”可知商人经商成败难测;根据题干“以商致富,以宦贵之”,“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可知商人致富后或结交权贵,或重视儒学求取功名;故可知当时商人群体缺乏社会安全感,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是经商获利之后,从事儒学活动,B项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一般较低,排除。商人先重利,然后重儒学求功名,故义利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的说法错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加强

D. 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查看答案

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

D. 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

 

查看答案

记    述

出    处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明史·方孝孺传》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明熹宗实录》卷22

 

 

从上表记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方孝孺因拒绝草诏被杀    B. 朱棣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    D. 方孝孺坚持正统的皇位继承原则

 

查看答案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A. 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B. 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 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D.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查看答案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