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见材料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故选C;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料记载唐代四川的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此处的“墨版”

A. 采用活字排版

B. 由波斯传至欧洲

C. 发明者是王祯

D. 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查看答案

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代

A. 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 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 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查看答案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