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

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

A. 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D 【解析】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皆纯由个人自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这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说明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权威,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并不宣扬自由平等,故B项错误;王阳明也没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查看答案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依据是董仲舒

A.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B. 认为君主施暴会受到惩罚

C. 主张民贵君轻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查看答案

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

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 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查看答案

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城特色文化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城公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