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小农经济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异: ①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②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③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思想首先被美国实践成功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是强调法律要由官府制定并且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是强调法律要赏罚分明,顺应民心,而“法者,王之本”则是强调法律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按照材料分层次进行概括即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则要从经济角度(小农经济的形成)、政治角度(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思想文化角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多角度概括。 (2)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主要从目的不同、具体的主张不同以及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多角度概括。例如,目的不同主要突出韩非子是为了建立君主制度而孟德斯鸠却是为了批判君主制度。二者的实践效果主要突出韩非子的实践效果既有积极的效果(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有消极的效果(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孟德斯鸠代表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主要突出积极效果即可。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材料解析题时可以采用“以设问为指向,明确阅读重点”的方法。即阅读材料前,先要弄清设问及要求,以及把握设问角度与命题意图,从而确定阅读重点。一般情况下,每则材料都有其核心内容,因此阅读时不仅要掌握该材料的核心内容,还要读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更要读出隐藏在材料深层中的有效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 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 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查看答案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巨著《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人员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 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 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 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    D. 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查看答案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