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本题主旨是强调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促进了思想解放,而BD均与该主旨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查看答案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查看答案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