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故本题答案为B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和中书省,排除A项;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的现象,排除C项;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 丞相权力的削弱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 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当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 “军国大事,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分封制度

C. 增加财政收入    D. 增强封国势力

 

查看答案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令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