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A项符合题意; 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致的控制,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州 【名师点睛】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 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当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 “军国大事,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分封制度

C. 增加财政收入    D. 增强封国势力

 

查看答案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令户部尽速调度粮草,以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末传教士明恩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