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加洪宴“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出优秀人才来!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名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论》

材料四(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五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材料一察举制材料二九品中正制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3)积极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写出三点,即可) (4)选官权力由地方转移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的“举孝廉”反映的是察举制,材料二的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反映的则是九品中正制。 (2)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三体现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包括两点,一是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二是科举制已经出现并且不断完善。 (3)材料四强的“西国莫不慕之”调了科举制度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五强调了科举制度打破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重学风气的形成以及能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 (4)材料整体上体现了选官的权力回归到中央,所以也就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前39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财产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会依据的法律是

A. 未成文习惯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阿奎里亚法》

D. 《十二铜表法》

 

查看答案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