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见【解析】 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3)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4)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等。 【解析】第(1)问, 从材料中“五常之道”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判断其出 发点; 根本目 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 第(2)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历史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解答。 第(3)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的信息提炼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等信息解答。 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 , 从思想理论与政治、 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世界,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 统治者重视科技

 

查看答案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