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C 【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D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点睛: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C.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查看答案

山东博物馆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ǐ)(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A. 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B. 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C. 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 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

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两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阐述都可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