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

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2)两材料中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6分) (2)作用: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 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6分) 因素: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3分)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可知讲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向西方学习,求知识于世界;从材料二“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可知通过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通过时间1898年和出处可知所讲的事件是戊戌变法。 第(2)问本题考查的是这两场改革中君主的地位,是否拥有实权,是否对改革有所帮助。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所确立起来的是天皇制。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他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回答这类型题要从国际状况、国内情况两个角度去考虑。当时各国所属的国内外背景,比如国内方面各阶级的力量对比状况、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否有利于改革、对新的事物是否接受、改革者的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统治者的态度是否支持;国外的角度一般从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什么、改革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国际环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改革等因素考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选取表中某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阐述都可以)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是从什么视角(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分别从全球视角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它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材料三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简述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的。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2014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2015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2016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

A. 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B. 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

C. 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

D.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

 

查看答案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 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

D. 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