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了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A. 种植五谷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B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对精耕细作的理解。由“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ACD项包含在B项之中。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 【名师点睛】精耕细作的表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D.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选官制度都有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察举制确立于西汉。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和母体,但它与成熟的、典型的科举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科举制采取招考与投考的方式取人。察举制的取士标准是多样的,德行、经术、吏能等都可构成得举之资格。科举制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考试成绩成为得官与否的关键。察举制下得举者固然有布衣,也有大量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察举既是入仕途径,也含有铨选、升迁和考课的成分。科举制下入仕和铨选有明显区别。科举制是一种入仕制度,入仕的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考试后,只获得仕官资格,此后需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摘编自《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的区别。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的演变趋势。

 

查看答案

宰相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都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查看答案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