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 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历史背景的能力。结合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回答“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20世纪20、30年代的国共关系、中日关系及世界局势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洋务运动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具体内容及在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影响。联系甲午战争及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华分析其结果。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 不断地认识自我

B. 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 肯定美德的作用

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查看答案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强调法律至上

B. 限制公权滥用

C. 维护公民平等

D. 追求司法公正

 

查看答案

1978年6月18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它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与60年代初开展的国民经济调整的共同点是

A. 以提高国民经济持久高速发展为目标

B. 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为目标

C. 以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为主要任务

D. 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为核心

 

查看答案

学者韩毓海在《从世界千年史看毛泽东的战略遗产》写道:“毛泽东找到了一种政治和组织的方法,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宰割下分崩离析的中国大地重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被视为最封闭、最保守、最落后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中国的黄土高原,重新崛起为最具革命性的力量所在。”下列著作或思想完成于这一“心脏地带”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来源:__

C. 中国文化本体论

D. 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