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精耕细作的理解。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①②③④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中国对联会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载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成员,关于次年首次派人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5.6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据此指出新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从材料三、四中能够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份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

(2)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两例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

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 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 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 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