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朱熹把天理和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的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查看答案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伦理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学说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 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 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查看答案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查看答案

隋唐科举制度确立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④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削弱了贵族特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