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 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 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C 【解析】试题分析: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故选C。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三教合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查看答案

隋唐科举制度确立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④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削弱了贵族特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